清廉故事3月第三期《節(jié)儉自律的蘇軾》

時間:2023/3/10 15:09:06 來源:本站編輯 瀏覽:1548次

分享到:

【打印】 【關(guān)閉】

節(jié)儉自律的蘇軾

 提起蘇軾,人們首先想到他“唐宋散文八大家”“書法宋四家”的桂冠。由于文學(xué)、書法的成就太過耀眼,使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顯得格外暗淡。其實,蘇軾頗善治水,尤其是城市水患的治理。

 公元1077年,黃河決澶州曹村,洪水包圍徐州城,時任徐州知州的蘇軾領(lǐng)導(dǎo)軍民抵御洪水,增筑城墻、修建黃河木岸工程。公元1089年,蘇軾任杭州太守期間主持修繕六井,解決杭州居民用水問題;同時率領(lǐng)軍民大力疏浚西湖,并將挖出來的葑根、淤泥,筑成一條貫穿西湖的長堤,后人稱之為“蘇堤”。蘇軾在不同任上主持或參與的水利工程不勝枚舉,除積極參與治水實踐之外,還撰寫水利著述《熙寧防河錄》、《禹之所以通水之法》、《錢塘六井記》等。

 公元1080年,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,生活十分艱苦,由于一直為官清廉,蘇軾從未存下積蓄。此時降職之后,薪體大量減少,他過起了更加清苦的日子,常常粗茶淡飯。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,弄到一塊地,自己耕種起來,補貼生活開支。為了使有限的收入得到利用,不亂花一文錢,他還制訂了開支計劃,實行有計劃的用錢。他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,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;每份再平均分成30小份,每天只用一小份。錢全部分好后,按份掛在房梁上,每天清晨取下一包,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。拿到一小份錢后,他還要仔細權(quán)衡,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,只準剩余,不準超支。蘇軾一生,不管升遷還是貶謫無論“主政”還是“輔政”,都清正廉明一心為民。他把水利事業(yè)與國家的興衰聯(lián)系在一起,在長期的治水實踐中,實事求是、因地制宜,堅持科學(xué)治水,為當時水利建設(shè)事業(yè)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
巴林左旗| 梁平县| 岢岚县| 遂宁市| 和硕县| 黄大仙区| 会昌县| 池州市| 逊克县| 将乐县| 宁国市| 惠水县| 美姑县| 绥棱县| 雷山县| 抚远县| 凯里市| 西平县| 峨山| 灵山县| 崇阳县| 全椒县| 军事| 平原县| 财经| 吴桥县| 荣昌县| 和静县| 新营市| 宁德市| 蓬安县| 镇康县| 汶川县| 崇州市| 巫山县| 武隆县| 和平县| 禄丰县| 故城县| 青龙| 锡林郭勒盟|